石崢嶸:袋形走道,即單向疏散走道,本文所述的袋形走道長度,是指袋形走道盡端至安全出口的距離。
通常情況下,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,袋形走道長度受制于走道兩側或盡端房間的疏散距離,無需特別規(guī)定。
但是,個別特例情況下,仍有必要控制袋形走道的長度,即控制走道盡端至安全出口的距離。
一、常規(guī)情況下,袋形走道長度受制于端部房間的疏散距離,無需特別規(guī)定:
1、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距離,包括危險區(qū)域(房間內)的疏散距離和次危險區(qū)域(疏散走道)的疏散距離。
危險區(qū)域的疏散距離是指房間內(或戶內)任一點至房間疏散門(或疏散戶門)的直線距離(L1),次危險區(qū)域的疏散距離是指房間疏散門(或疏散戶門)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(L2)。

2、示例:圖示1的袋形走道,端部房間任一點至房間疏散門的直線距離(L1),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(L2),均應滿足規(guī)范要求,端部長度L3無需特別規(guī)定。
(圖示1)
二、特例情況下的限制措施:
實際應用中,也確存在一些特例項目,端部的房間并沒有向疏散走道開設疏散門(房間用作其他功能空間或通過其他疏散走道疏散),就可能出現(xiàn)L3較大的情況(圖示2),這時應予控制。
考慮L3走道部分的火災危險性小于內部房間,因此,應可參照“房間內任一點至房間疏散門的直線距離(L1)”,來控制L3部分的長度。以高層辦公建筑為例,依《建規(guī)》5.5.17規(guī)定,圖示2的L3距離,不應大于20m,當建筑內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(tǒng)時,不應大于25m。
(圖示2)
在一些商業(yè)場所的走道或連廊等部位,可能成為擴大的空間,成為人員逗留的場所,也可參照類似方式,適當控制安全疏散距離,防止極端情況的發(fā)生。